首页 > 命理 > 易学书籍 > 易学古籍概要
中国摇钱古卜讲义
卜筮全书
易林补遗
一掌经命理
历代易学研究概论
易童子问
易医玄经
焦氏易林注
金口诀实务研究
易经文集
周易64卦详解
先天八卦
卜筮讲座
周易尚氏学
梅花基础及卦例
六爻基础知识
东坡易
皇极经世书
教你学梅花预测
白话易经
梅花易数
梅花易数摘录集成
心易密解
梅花心易
梅花心易秘法
梅花观梅拆字术全集
周易答问录
周易预测学
周易注
易学古籍概要
八卦象数与疾病预测
易经明道录
命宫
周易白话解
周易参同契
周易集解
周易江湖
周易略例
周易全解
易经证释
易经故事
易经的奥秘
易冒
郑氏周易
太玄经
卦技二十法
李虚中命书详解
易经*系辞辨析
周易六十四卦
易经杂说
易经64卦注解
易经系传别讲
易学人物杂谈
一瑞预测学
周易尚占
周易本义
卜筮正宗
焦氏易诂
易隐
子夏易传
大易正宗
易经全文
黄金策
增删卜易
五行大义
文王算命术
大六壬金口诀起课详细方法
紫微斗数精成
周易零基础入门教程
玄空六法
奇门遁甲入门常识
其他书籍
首页 > 命理 > 易学书籍 > 易学古籍概要 > 两汉

两汉

来源:55GG算命网 阅读:185 时间:2019-08-03 03:14:47

两汉

子夏易传 旧本题卜子夏撰。原书久佚,流传于世者有数种,皆系后人伪作。其一为西汉刘歆《七略》所著录,王俭《七誌》称其为西汉韩婴所作;其二为《隋书.经籍誌》所著录,仅二卷,乃魏晋间人伪作。隋唐时人将此视为解《易》最古之书,学者常相称引。唐开元七年,玄宗曾欲颁行天下,令儒官详定,因刘知儿、司马贞等人力议其伪而作罢(事见《唐会要》卷七十七)。此书于代宗后亡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录本。其三为《宋史.艺文誌》所著录,共十卷,宋晁说之《传易堂记》称其为唐末张弧所撰。此书以王弼《周易注》为底本,阐述义理。以儒家之“王道”与《周易》相附会。其四为今传本,十一卷。为何人之伪作,尚不详。《子夏易传》,收入纳兰性德《通誌堂经解》、张海鹏《学津讨源》及吴骞之义疏中,吴氏义疏较他书为精审,李氏木犀轩有稿本。清张澍据唐孔颍达《周易正义》、陆德明《经典释文》、李鼎祚《周易集解》诸书所引辑成《子夏易传》一卷,收入《二酉堂丛书》;另有清黄奭及孙冯翼之辑本,分别收入《汉学堂丛书》及《孙氏五种》。

周易丁氏传 西汉丁宽撰,清马国翰辑。二卷。《汉书.儒林传》称丁宽“作《易说》三万言,训故举大谊而已。”《汉书.艺文誌》载丁氏易八篇。《隋书.经籍誌》未著录,则其书于隋时已佚。清马国乾采摭遗文,辑为二卷。其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之《子夏易传》下引荀勖云∶“丁宽所作”,谓丁氏传一子夏而成,或如毛苌之于诗传,故既辑录《子夏易传》,又以《子夏易传》为《丁氏易传》。《文苑英华》载唐司马贞云∶“王俭《七誌》引刘向《七略》云《易传》。子夏韩氏婴也。”又《汉书.艺文誌》载《易》十三家,有“韩氏二篇”,注“名婴”,韩氏二篇即《子夏易传》。荀勖乃晋人,所处时代远后于刘向。而国翰不从刘向之说,徒据荀勖一语,遽以《子夏易传》属之于宽,殊为未审。收入《玉山房辑佚一书》。

周易淮南九师道训 西汉淮南九师,甭马国翰辑。一卷。《汉书.艺文誌》载《易》十三家,有《淮南道训》二篇。注云∶“淮南王安能明《易》者九人,号九师。”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云∶“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技、伍被、晋昌等作人及诸儒大山、小山之徒,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其书唐初尚存。马国翰据《淮南鸿列》所引,辑为一卷,然遗漏者颇多。近人撰《淮南子周易古义》,徵引颇详。其书义蕴宏深,与《文言》、《系辞》相表里。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灵棋经 旧本题西汉东方朔撰,或题淮南王刘安撰。二卷。为后世术士所依托。《隋书.经籍誌》著录《十二灵棋卜经》一卷。在此之前,《南史》已载“客从南来,遗我良材,宝货珠玑,金碗玉杯”之繇,此为《灵棋经》第三十七卦象词,则其书当出自六朝以前。其法以棋十二枚,刻上、中、下字,四掷而成卦,以其所掷面背相乘,得一百二十四卦,每卦各有爻词。《宋史.艺文誌》载李进注《灵棋经》一卷,已佚。《明史.艺文誌》载明初刘基仿照《周易象传》之体,为之作注,以申明其义。刘基于《后序》中谈及《灵棋经》之大要,其称∶《灵棋》象《易》而作,以“三”为经,“四”为纬。“三”以“上”为君,“中”为臣,“下”为民。“四”以“一”为少阳,“二”为少阴,“三”为太阳,“四”为老阴。少与少为偶,老阴与太阳为敌。得偶而悦,得敌而争。或失其道而偶反为仇,或得其行而敌反为用。阳多者道同而助,阴盛者志异而乖。有天一阁本,后采入《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

易林 旧本题西汉焦赣(字延寿)撰。十六卷。明郑晓《古言》、清顾炎武《日知录》以焦延寿为汉昭、宣二帝时人,而其书多引昭、宣以后之事,故疑为东汉以后他人所依托。清人沈炳巽《权斋老人笔记》、牟庭《翟云升易林校略序》考证为东汉崔篆所作。其书以一卦演变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共演变为四千零九十六卦。每卦之下皆有韵文繇辞,用以占验吉凶。为后之以术数谈《易》者所推崇。有士礼居黄氏刻本,清乾隆五十六年重刊《汉魏丛书》本。

周易京氏章句 西汉京房(君明)撰,清马国翰辑。一卷《经典释文.叙录》载《京房章句》十二卷,又引《七录》云十卷,录一卷目。《隋书.经籍誌》云“十卷”。马国翰采辑唐孔颍达《周易正义》、陆德明《经典释文》、李鼎地《周易集解》及北宋晁说之、吕祖谦等所引,为一卷。其与张惠言《易义别录》所辑相出入,晁说之《易训诂传》、吕祖谦《古易音训》所引者,惠言均遗之。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京氏易传 西汉京房撰。三卷。三国吴人陆绩注。《汉书.艺文誌》作十一篇,与今本不同。《文献通考》作四卷,将《杂占条例》一卷和《易传》三卷合为一书。《搜神记》等书引京房《易传》,其文大多不见于此书,疑为另一书。其书虽以《易传》命名,并不注释经文,也不附合《易》义。而以乾、坤为根本,以坎、离为性命,统摄六十四卦,用世应、飞伏、游魂、归魄等解说爻、卦之关系,实为象数之学。上、中两卷释卦。以八卦分八宫,每一宫一纯卦统七变卦,而注其世应、飞伏、游魂、归魄诸例;下卷总论象数与卦爻之关系。首论圣人作《易》揲蓍布卦,次论纳甲法,次论二十四气候配卦,与夫天、地、人、鬼四易,父母、兄弟、妻子、鬼等爻。龙德、虎形、天官、地官与五行生死所寓之类。京房传焦延寿之学,而推衍灾样,更甚于延寿。《京氏易传》以阴阳五行之说,把自然界之灾变现象,附会成人事变化中祸福之迹兆,宣扬“天人感应”。后世钱卜之法,即出于此。京房之著作多达十四种,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时,已佚十三种,唯此书得传。有清乾隆五十六年金溪王氏重刊《汉魏丛书》本、天一阁刊本、张海鹏《学津讨源》本、沈果堂校本。

京氏易 西汉京房(君明)撰,清王保训辑。八卷。京房解《易》著作,除《京氏易传》三卷留传于世外,其它著作,皆已失传。王保训于《汉魏丛书》所收《京氏易传》三卷之外,采录遗文,辑为《京氏易》八卷。卷一为《周易章句》∶卷二为《易传》;卷三、卷四为《易占》;卷五为《易妖占》、《易飞候》;卷六为《别对灾异》、《易说》、《五星占》、《风角要占》;卷七为《外传》;卷八为《灾异后序》、《周易集林》、《易逆刺》、《律术》。卷首附载《序录》、《传述》、《论证》三篇。全书约四万馀字。京房说《易》之散见遗文,大辑录在内。有《木犀轩丛书》本。

太玄经 亦称《扬子太玄经》,简称《太玄》、《玄经》。《四库全书》为避康熙皇帝玄烨之名讳,改为《太元经》。西汉扬雄撰。《新唐书.艺文誌》作十二卷,《文献通考》作十卷。其书模仿《周易》体裁而成。分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赞,以模仿《周易》之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重卦、三百八十四爻。其赞辞,相当于《周易》之爻辞。《周易》有《彖传》、《象传》等“十翼”,作补充说明,《太玄经》亦作《玄冲》、《玄摛》等十篇作补充说明。“玄”,意为玄奥,源出《老子》“玄之又玄”。《太玄经》以“玄”为中心思想,揉合儒、道、阴阳三家思想,成为儒家、道家及阴阳家之混合体。扬雄运用阴阳、五行思想及天文历法知识,以占卜之形成,描绘了一个世界图式。提出“夫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也”、“质干在乎自然,华藻在乎人事”等观点。《太玄经》含有一些辩证法观点,对祸福、动静、寒暑、因革等对立统一关系及其相互转化情况均作了阐述。认为事物皆按九个阶段发展,在每一首“九赞”中,皆力求写出事物由萌芽、发展、旺盛到衰弱以至消亡的演变过程,甚至说天有“九天”,地有“九地”,人有“九等”,家族有“九属”。凡事都用“九”去硬套,反映了扬雄的形而上学观点。东汉宋衷及三国吴人陆绩曾为《太玄经》作注,晋人范望又删定二家之注,并自注赞文。另有北宋司马光《太玄经集注》、清人陈本礼《太玄阐秘》等。《太玄经集注》有清嘉庆刻本,《太玄阐秘》有清末刻本。

易纬 解释《周易》经传文之纬书,称为《易纬》。《易纬》共有八种∶《乾坤凿度》、《乾凿度》、《稽览图》、《辨终备》、《通卦验》、《乾元序制记》、《是类谋》及《坤灵图》。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誌》误将《乾坤凿度》及《周易乾凿度》并为一书,后《永乐大同伴》亦合加标目,致有《易纬》七种之说。其成书年代,历代争议颇多,以南朝刘勰“纬起哀平”(即纬书始于汉哀帝与汉平帝之间)说为是。即当成于西汉后期。其八种,皆为东汉郑玄所注。原书因隋炀帝禁毁而失传,后人有辑佚本。明孙《古微书》、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及黄奭《汉学堂丛书》均有辑录。以赵在翰所辑《七纬》和乔松年《纬捃》较为完备。

乾坤凿度 《易纬》八种之一。亦称《坤凿度》。二卷。《隋书.经籍誌》、《新唐书.艺文誌》及宋王尧臣《崇文总目》均未著录。至宋元年间始同。《绍兴书目》有《仓颉注凿度》二卷,当为宋人所依托。其书分为上下二篇,上篇论四门、四正、取象、取物,以至卦爻蓍策之数;下篇论坤有十性,而推及于荡配、凌配,又杂引《万形经》、《地形经》、《制灵经》、《蓍成经》及《含灵孕》诸纬书之文。内容多属荒诞不稽,文字亦晦涩难懂

周易乾凿度 《易纬》八种之二。亦称《易纬乾凿度》、《乾凿度》二卷。东汉郑玄注。“乾”指天;“凿”,意为开凿;“度”指路。“乾凿度”,含有开闢通向天上之路之义。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天地篇》中曾引用《乾凿度》之文,则其书于东汉初年已流行。上卷解说《周易》之性质、八卦之起源、卦爻象之结构及筮法之体例;下卷论证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阴阳之数。书中许多地方对《京氏易传》进行了阐发,对汉唐《易》学之发展起过很大影响。《汉书》、南北朝诸史及唐孔颍达《五经正义》、李鼎祚《周易集解》常相徵引。《乾凿度》提出比较系统的宇宙生成论。其图式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浑沦→天地→万物。认为由“寂然无物”之“太易”到“太始”,乃从无形到有形之过程;“太易”是“未见气”之虚无寂静状态。“太初”为“气之始”,至“太始”阶段才有形可见。“形变而有质”为“太素”。气、形、质三者浑然一体,即“浑沦”,“浑沦”又称“一”,即“太极”。由“太极”一分为二,“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再由天地产生人与万物。其天地万物生成说被后之道家和道教所吸取,宋明理学也受其影响。其书还论证封建道德与封建秩序的合理性。认为《易》之作用乃“理人伦而明王道”,大肆宣扬天人感应论。其太乙行九宫法,即后世《洛书》所从出。

周易参同契 早期道家炼丹理论著作之一。据现存最早注本唐代注本托名阴长生以及《正统道藏》容字号无名氏《周易参同契注.序》,作者有徐从事、淳于叔通、魏伯阳等人。这与内容文字有矛盾及其非一人一时之作相符合。原书今本三卷,五千六百馀字。有“万古丹经王”之誉。南宋朱熹谓此书“词韵皆古,奥雅难通”,也为诸多注家所共信。原书说∶“大易情性,各如其度;黄老用究,较而可御;炉火之事,真有所据;三道内一,俱出径路。”彭晓《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云∶“参同契者,参,杂也;同,通也;契,合也;谓与诸丹经理通而义合也。”故此《周易参同契》是关于《周易》理论、黄老学说、炼丹实践三合一的著作。全书论述鼎器、药物火候三大内容。鼎器主要是叙述“偃月炉”、“鼎器歌”,以《周易》乾坤二卦代表上鼎下炉。药物主要是铅汞二元配料,以金水、金木、金火表示,也以坎离二卦和白虎、青龙、金公、女表示;产物是“还丹”。火候表示为《周易》十二消息卦∶复、临、泰、大壮、决、乾、姤、遁、否、观、剥、坤。《周易参同契》由外丹金石而内丹气功,以船、汞分别代表人体肾、心及其体液和功能,言坎离、水火、龙虎之要,以阴阳五行、昏旦时刻为进退持行之候,给中国炼丹术以极大的影响。这表现在∶(1)《周易参同契》为道家丹法理论之源;(2)为道家丹术隐名之源;(3)为道家宋元明清南、北、中、东、西各派所崇奉。至今仍为道家功法四大经典之一。《周易参同契》是中国也是世界炼丹史现存最早的著作之一,由于戴维斯、吴鲁强的译介,世界炼丹名著多种(如泰勒、荷姆拉德,瑞德,莱斯特诸家)以及《大英百科全书》第15版(1980)、李约瑟《中国科技史》五卷三分卷(1976)、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全集》第十二、十三、十四卷等,均对《周易参同契》加以介绍。与西方炼丹术现存最早的公元四世纪的《圣马克书稿》只有孤本保存不同,《周易参同契》翻刻数百次,化身万千,注本据记载统计,约四十馀家,现可找到注本、批校本三十四、五种。《正统道藏》映、容、止、若四字号收《参同契》注八家十种,《四库全书总目》有《参同契》提要十一种,其中存目书五种,文渊阁《四库全书》收注本六种。道藏和《四库全书》两大丛书共同收入的有∶五代彭晓的《周易参同契通真义》、《鼎器歌明镜图》,宋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宋陈显微《周易参同契解》,宋、元之际俞琰的《周易参同契发挥》、《释疑》。《道藏》另有(唐)容字号无名氏《周易参同契注》,唐(托名)阴长生《周易参同契(注)》。宋映字号无名氏《周易参同契注》,宋储华谷《周易参契注》。《四库全书总目》另有元陈致虚《周易参同契分章注》,明蒋一彪《古文参同契集解》等。存目书∶明张位《周易参同契注解》清李光地《参同契章句》清陈兆成《参同契注》,清袁仁林《古文周易参同契注》,清刘吴龙《古参同契集注》。两大丛书之外的重要注本,有明陆西星《周易参同契测疏》、《周易参同契口义》、清陶素耜《周易参同契脉望》清仇兆鏊《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清董德宁《周易参同契正义》,清刘一明《参同契直指》等。各家注本,于功法上各有所见,同中有异。

五相类相传东汉魏伯阳撰。据署名葛洪《神仙传》∶“(魏)伯阳作《参同契》、《五行相类》(别本作《五相类》)凡三卷,其说如似解释《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而儒者不知神仙之事,多作阴阳注之,殊失其旨矣。”《隋书.经籍誌》犹不载。《旧唐书.经籍誌》丙部五行类∶“《周易参同契》二卷,魏伯阳撰。《新唐书.艺文誌》五行类:“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二卷,又《五相类》一卷”。唐宋有阐发五相类之著作,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似”字号有《金碧五相类参同契》(初唐,托名阴长生撰)、《参同契五相类秘要》(正文唐代、托名魏伯阳;注文卢天骥,十二世纪初)、《阴真君金石五相类》(初唐,托名)。托名阴长生注《参同契》云∶“魏公恐学者难悟,故润色于其中,更撰《五相类》以证其《易》道。《五相类》者,以五行相类也。”后蜀彭晓注∶“且复撰此《五相类》一篇,补塞遗脱,则乾坤、阴阳、五行、终始之情性尽矣,还丹首尾法象之文旨备矣。”储华谷与陈显微、映字号无名氏均云∶“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即宋代以后均认为书名《五相类》,或《五行相类》。相类为可以相互作用的同类事物,《周易》仅有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而无五行,《五相类》则系五行归类事物之相类。

三相类即《五相类》一书之异题,自元代俞琰起认为应为《三相类》。杨慎古文本及其他白文本多如此。俞琰《席上腐谈》卷下云∶“《三相类》者,太易也,黄老也,炉火之事也。三者之阴阳造化,盖相类也,参即三也,同即相也,契即类也。”朱元育注《参同契》云∶“然则御政也,养性也,伏食也,总括三则曰三相类,一言以蔽之,则曰大易性情而已。盖日月为易,只是坎离二物,一阴一阳,一性一情,究不过身必两字,更能以中黄真意,和合身心两者归中,便是冒天下之道。黄老之所养,养此而已;炉火之所炼,炼此而已。此其所以为《三相类》也,此《三相类》之所以为《参同契》也。”

《易学古籍概要》
 

先秦

 

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元代

 

清代

 

近現代

八字精批宝宝取名流年2023八字财运

解读八字密码,分析命局喜忌,揭示您一生命运、事业财帛、情感婚恋以及未来发展。

参照生辰八字,结合三才五格原理,为宝宝起一个弥补五行,平衡八字的好名字。

分析八字流年吉凶,查看您的流年运程详批,轻松掌握虎年变化获得旺运技巧。

财帛非定数、求财有玄机,解析流年财富运势,把握旺财机遇。

八字合婚

八字合婚

生肖运势

生肖运势

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

公司取名

公司取名

测终生运

测终生运

婚姻走势

婚姻走势

姻缘分析

姻缘分析

外貌分析

外貌分析

上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