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日韩“风水”文化的共性
1、功利性
因为中日韩“风水”所要求的房宅设计,事关自身的安危与健康,所以需要探求建筑的选址、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营造山清水秀、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植被茂盛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活方便、精神舒爽的双重目的。如三国“风水”之所以都主张在河边较高的台地上建房造屋,是因为这里既方便汲水,又能免于水患;之所以有“弓”的禁忌,是因为在河曲弓背处居住时极容易遭遇水灾,在道路拐弯处行走时最容易被车马冲撞。之所以强调多植树木,多种花草,是要形成郁郁葱葱的绿化地带和表土植被,不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还可借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颐养身体,陶冶情操。
中日韩三国“风水说”把天、地、人、生四大系统联系起来作整体的关照,综合考虑地理、生态、景观、建筑、伦理、美学等各种环境和心理因素,为安身立命、自我发展提供宝贵的理论指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三国“风水术”都试图通过气侯、土壤、水分、阳光、植被、山形、水势等自然因素的合理配置,营造一个藏风聚气的居处环境,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儿孙。这种有意营造的情境,不管是在现世,还是要为来世,都要既照顾到物质方面的享受,又要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
2、生态性
生态”一词,原创于日本,后被翻译到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和韩国。所谓“生态性”,就是指生物(人也在其中)同环境的统一性。“风水”之说是古代的生态学,是一门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综合学问。“风水”之术就是通过生态因子的调节,实现“天一地一人”系统生态功能的最大化因为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点,经度和纬度是基本确定的,地质地貌和光照温度,也都是相对恒定的“常数”。对于这样一个相对固定的生态系统而言,由于“风”和“水”是最不稳定的一对生态因子,因而只有把握住“风水”,才可以把握住生态系统的基本状况,改变了“风水”,就可以最有效地改善生存环境。
“风水说”讲求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及能动性,其间蕴含着现代生态学的原理。“风水术”既要对自然环境进行选择,也要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选择自然环境,应了解其吉凶利害;改造生存环境,须顺应其客观规律。《相宅经传·阳宅宜忌》云: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奈杏。
无独有偶,韩国对住宅外部空间种植的树木树种和位置朝向,也有明确的禁忌和说教:宅中有杏西有柳凶宅,西有桃北有梅淫宅,宅四畔竹木青萍进财,凡树木向宅则吉背宅则凶。
如果用现代植物生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是相当有见地的做法:“东种桃柳”:桃树、柳树,属于向阳树种,宜种在阳光充足的宅东;“西种栀榆”:栀树,防风、喜光、耐寒,种在宅西,适于抵挡西北寒冷空气的侵袭,榆树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可以净化西北吹来的空气;“南种
梅枣”:这两个树种,色香味俱全,既可调适杯羹,又能怡情悦目;“北种奈杏”:这两个树种性寒、耐旱,既可抵挡冬天之风寒,又能调节温度、湿度。
3、系统性
系统论思想启蒙者普里戈津这样评价“风水”说:“西方的科学家和学术家习惯于从分析的角度和个体的关系来研究现实。而当代演化发展的一个难题,恰恰是如何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世界的多样性的发展。”以此来关照,中日韩“风水”中蕴含了朴素而又深刻的系统论思想。三国“风水”均将环境视为一个整体,认为环境中的各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他们强调本着整体系统的原则来观天察地,在考察形势的时候,又强调将小环境放人大环境中,考察大环境在水源、气候、地质等方面对小环境的影响。在风水建筑设计的时候,不仅注意一房一宅的设计,而且注意整个单元建筑物的布局,尤其关注整个单元与周边环境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互动关系。
与西方文明将人与人、人与自然割裂开来乃至对立起来的做法不同,中日韩“风水”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法则。从这个角度上讲,强调整体性、系统性恰恰是中日韩风水文化的最显著特点。
中日韩三国“风水”,之所以主张观天察地、取法自然,是因为他们都已注意到了宇宙星体与人类居处之间的关系,注意到了地球磁场和人类生存之间的联系,注意到了土壤、水流中的物理、化学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且已经能够把天象地脉与地震灾害联系起来。人类学家贝尔预言,后现代社会最终会走向“神圣的复归”,这种“神圣的复归”,是人类与自然由分离到统一的复归,是人与环境由对立到和谐的复归。未完待续...